首页 > 作品 > 经验 > 古今多少情 随烟雾飞走,歌词搜歌人约黄昏后月上柳梢头

古今多少情 随烟雾飞走,歌词搜歌人约黄昏后月上柳梢头

来源:整理 时间:2025-05-13 08:51:43 编辑:风之神舞蹈 手机版

本文目录一览

1,歌词搜歌人约黄昏后月上柳梢头

歌名:风中花雨楼演唱:任妙音词曲:祁隆歌词:人约黄昏后月上柳梢头枫叶翩翩飞又是一个秋爱要长相守天长和地久红尘多迷恋红颜薄命愁风中花雨楼牵着你的手古今多少情随烟雾飞走风中花雨楼你我爱所求许下个心愿一生长相守爱要长相守天长和地久红尘多迷恋红颜薄命愁风中花雨楼牵着你的手古今多少情随烟雾飞走风中花雨楼你我爱所求许下个心愿一生长相守许下个心愿一生长相守
歌名:风中花雨楼演唱:任妙音词曲:祁隆歌词:人约黄昏后月上柳梢头枫叶翩翩飞又是一个秋爱要长相守天长和地久红尘多迷恋红颜薄命愁风中花雨楼牵着你的手古今多少情随烟雾飞走风中花雨楼你我爱所求许下个心愿一生长相守爱要长相守天长和地久红尘多迷恋红颜薄命愁风中花雨楼牵着你的手古今多少情随烟雾飞走风中花雨楼你我爱所求许下个心愿一生长相守许下个心愿一生长相守

歌词搜歌人约黄昏后月上柳梢头

2,万顷烟波是什么意思

“万顷烟波”形容海上波浪滔天,激起的水雾犹如浩渺的烟云,此情此景,壮观至极。“烟波万顷写疏狂,轮笛一声千里航。风急云飞峰顶俏,山青日落岸边凉。排排涌浪银河荡,处处弄潮人气扬。思绪与涛共澎湃,情随大海伴天长。”(《铜鼓岭上望海》郑邦利)
描写风吹过湖面海面的情景。风儿微微吹拂,浩瀚的水面浮起淡淡的水汽,像烟雾一样,在微风的吹拂之下,水面微微漾起细碎的水波,水波起伏,像朝远处深处传送,又像风儿从烟雾般的微波上飞掠而过
“万顷烟波”形容海上波浪滔天,激起的水雾犹如浩渺的烟云,此情此景,壮观至极。“烟波万顷写疏狂,轮笛一声千里航。风急云飞峰顶俏,山青日落岸边凉。排排涌浪银河荡,处处弄潮人气扬。思绪与涛共澎湃,情随大海伴天长。”(《铜鼓岭上望海》郑邦利)
“万顷烟波”形容海上波浪滔天,激起的水雾犹如浩渺的烟云,此情此景,壮观至极。“烟波万顷写疏狂,轮笛一声千里航。风急云飞峰顶俏,山青日落岸边凉。排排涌浪银河荡,处处弄潮人气扬。思绪与涛共澎湃,情随大海伴天长。”(《铜鼓岭上望海》郑邦利)
描写风吹过湖面海面的情景。风儿微微吹拂,浩瀚的水面浮起淡淡的水汽,像烟雾一样,在微风的吹拂之下,水面微微漾起细碎的水波,水波起伏,像朝远处深处传送,又像风儿从烟雾般的微波上飞掠而过
“万顷烟波”形容海上波浪滔天,激起的水雾犹如浩渺的烟云,此情此景,壮观至极。“烟波万顷写疏狂,轮笛一声千里航。风急云飞峰顶俏,山青日落岸边凉。排排涌浪银河荡,处处弄潮人气扬。思绪与涛共澎湃,情随大海伴天长。”(《铜鼓岭上望海》郑邦利)

万顷烟波是什么意思

3,风中花雨楼是什么歌

歌曲:风中花雨楼 词曲:祁隆 原唱:瑞雪 .......... 人约黄昏后.. 月上柳.梢头.. 枫叶翩翩飞.. 又.是一.个秋.. 爱要长相守.. 天长.和.地久.. 红尘多.迷恋.. 红颜.薄命愁.. 风中花.雨楼.. 牵着你.的手.. 古今多少.情.. 随烟.雾飞走.. 风中花.雨楼.. 你我.爱.所求.. 许下个心.愿.. 一生长相守.... .......... 爱要长相守.. 天长.和.地久.. 红尘多.迷恋.. 红颜.薄命愁.. 风中花.雨楼.. 牵着你.的手.. 古今多少.情.. 随烟.雾飞走.. 风中花.雨楼.. 你我.爱.所求.. 许下个心.愿.. 一生长相守... 许下个心.愿.. 一生长相守.. ............
歌曲:风中花雨楼 词曲:祁隆 原唱:瑞雪 .......... 人约黄昏后.. 月上柳.梢头.. 枫叶翩翩飞.. 又.是一.个秋.. 爱要长相守.. 天长.和.地久.. 红尘多.迷恋.. 红颜.薄命愁.. 风中花.雨楼.. 牵着你.的手.. 古今多少.情.. 随烟.雾飞走.. 风中花.雨楼.. 你我.爱.所求.. 许下个心.愿.. 一生长相守.... .......... 爱要长相守.. 天长.和.地久.. 红尘多.迷恋.. 红颜.薄命愁.. 风中花.雨楼.. 牵着你.的手.. 古今多少.情.. 随烟.雾飞走.. 风中花.雨楼.. 你我.爱.所求.. 许下个心.愿.. 一生长相守... 许下个心.愿.. 一生长相守.. ............

风中花雨楼是什么歌

4,风中花雨楼 歌词

风中花雨楼《风中花雨楼》是祁隆和瑞雪演唱的一首歌曲。2014年12月28日发表在听听音乐网上。【中文名称】风中花雨楼【所属专辑】单曲【发行时间】2014-12-28【歌曲原唱】祁隆,瑞雪 【填 词】祁隆【谱 曲】祁隆【音乐风格】流行【歌曲语言】国语【歌词】女:人约黄昏后月上柳梢头 枫叶翩翩飞又是一个秋男:爱要长相守天长和地久 红尘多迷恋红颜薄命愁女:风中花雨楼牵着你的手 古今多少情随烟雾飞走男:风中花雨楼你我爱所求 许下个心愿一生长相守女:爱要长相守天长和地久男:红尘多迷恋红颜薄命愁女:风中花雨楼牵着你的手 古今多少情随烟雾飞走男:风中花雨楼你我爱所求 许下个心愿一生长相守合:许下个心愿一生长相守女:人约黄昏后月上柳梢头 枫叶翩翩飞又是一个秋男:爱要长相守天长和地久 红尘多迷恋红颜薄命愁女:风中花雨楼牵着你的手 古今多少情随烟雾飞走男:风中花雨楼你我爱所求 许下个心愿一生长相守女:爱要长相守天长和地久男:红尘多迷恋红颜薄命愁女:风中花雨楼牵着你的手 古今多少情随烟雾飞走男:风中花雨楼你我爱所求 许下个心愿一生长相守合:许下个心愿一生长相守
风中花雨楼 作词:祁隆 作曲:祁隆 演唱:瑞雪 人约黄昏后 月上柳梢头 枫叶翩翩飞 又是一个秋 爱要长相守 天长和地久 红尘多迷恋 红颜薄命愁 风中花雨楼 牵着你的手 古今多少情 随烟雾飞走 风中花雨楼 你我爱所求 许下个心愿 一生长相守 爱要长相守 天长和地久 红尘多迷恋 红颜薄命愁 风中花雨楼 牵着你的手 古今多少情 随烟雾飞走 风中花雨楼 你我爱所求 许下个心愿 一生长相守 许下个心愿 一生长相守
歌曲:风中花雨楼词曲:祁隆原唱:瑞雪..........人约黄昏后..月上柳.梢头..枫叶翩翩飞..又.是一.个秋..爱要长相守..天长.和.地久..红尘多.迷恋..红颜.薄命愁..风中花.雨楼..牵着你.的手..古今多少.情..随烟.雾飞走..风中花.雨楼..你我.爱.所求..许下个心.愿..一生长相守..............爱要长相守..天长.和.地久..红尘多.迷恋..红颜.薄命愁..风中花.雨楼..牵着你.的手..古今多少.情..随烟.雾飞走..风中花.雨楼..你我.爱.所求..许下个心.愿..一生长相守...许下个心.愿..一生长相守..............http://music.baidu.com/song/56410484
歌曲:风中花雨楼词曲:祁隆原唱:瑞雪..........人约黄昏后..月上柳.梢头..枫叶翩翩飞..又.是一.个秋..爱要长相守..天长.和.地久..红尘多.迷恋..红颜.薄命愁..风中花.雨楼..牵着你.的手..古今多少.情..随烟.雾飞走..风中花.雨楼..你我.爱.所求..许下个心.愿..一生长相守..............爱要长相守..天长.和.地久..红尘多.迷恋..红颜.薄命愁..风中花.雨楼..牵着你.的手..古今多少.情..随烟.雾飞走..风中花.雨楼..你我.爱.所求..许下个心.愿..一生长相守...许下个心.愿..一生长相守..............http://music.baidu.com/song/56410484
风中花雨楼《风中花雨楼》是祁隆和瑞雪演唱的一首歌曲。2014年12月28日发表在听听音乐网上。【中文名称】风中花雨楼【所属专辑】单曲【发行时间】2014-12-28【歌曲原唱】祁隆,瑞雪 【填 词】祁隆【谱 曲】祁隆【音乐风格】流行【歌曲语言】国语【歌词】女:人约黄昏后月上柳梢头 枫叶翩翩飞又是一个秋男:爱要长相守天长和地久 红尘多迷恋红颜薄命愁女:风中花雨楼牵着你的手 古今多少情随烟雾飞走男:风中花雨楼你我爱所求 许下个心愿一生长相守女:爱要长相守天长和地久男:红尘多迷恋红颜薄命愁女:风中花雨楼牵着你的手 古今多少情随烟雾飞走男:风中花雨楼你我爱所求 许下个心愿一生长相守合:许下个心愿一生长相守女:人约黄昏后月上柳梢头 枫叶翩翩飞又是一个秋男:爱要长相守天长和地久 红尘多迷恋红颜薄命愁女:风中花雨楼牵着你的手 古今多少情随烟雾飞走男:风中花雨楼你我爱所求 许下个心愿一生长相守女:爱要长相守天长和地久男:红尘多迷恋红颜薄命愁女:风中花雨楼牵着你的手 古今多少情随烟雾飞走男:风中花雨楼你我爱所求 许下个心愿一生长相守合:许下个心愿一生长相守
风中花雨楼 作词:祁隆 作曲:祁隆 演唱:瑞雪 人约黄昏后 月上柳梢头 枫叶翩翩飞 又是一个秋 爱要长相守 天长和地久 红尘多迷恋 红颜薄命愁 风中花雨楼 牵着你的手 古今多少情 随烟雾飞走 风中花雨楼 你我爱所求 许下个心愿 一生长相守 爱要长相守 天长和地久 红尘多迷恋 红颜薄命愁 风中花雨楼 牵着你的手 古今多少情 随烟雾飞走 风中花雨楼 你我爱所求 许下个心愿 一生长相守 许下个心愿 一生长相守

5,李商隐赠柳翻译

我也不是很会解,大致说说给你参考下。 首先第一句的“章台”,指的是长安的街道名字。那时候是首都嘛。而“郢路”指的是楚国的国都。那大致的意思就是说这个人啊在都城的时候啊,是备受瞩目的,光彩照人。而出了京城,到了外地就职,那也是差不多这样子。 在这,参差我取的是“差不多,类似”这个解释。 接着他又说“见说风流极,来当婀娜时。”这句有一个典故。来自《南使·张绪传》,说张绪这个人很漂亮,谈吐都很得体。有个人像皇帝进献了几株蜀柳,婀娜多姿,形态各异。皇帝看了很喜欢,不停的把玩,并且说这个柳树这么好看可爱,就像张绪当年的样子啊,可见当时张绪受宠的程度。李商隐用这个典故,就是表达了这个人在外地幕府时,十分受上司眷顾。比在京城还要好。并且用婀娜一句形容他的青春年少,意气风发。 接着他又说了“桥回行欲断,堤远意相随。”虽然啊,你被升迁了。觉得蒙受了眷顾,就以为自己摆脱了过去的身份。但是别忘了,说到底,你还是一个小小的幕僚,还是寄人篱下。桥回与堤远这两个意象,应该是一种对举的用法,加以强调。 最后青楼指的是酒楼。就大致上就是对这个人的一种劝解,希望他要认清自己的处境,不要沾沾自喜,目空一切。这首诗是与他的《谑柳》相对解释的,不过后者要更加严苛犀利。是一种讽刺与抨击的语气了。可以看一看。查了一些资料,很多人说他这首诗是“借咏所思”,但这么解释觉得从语气上与风格上不是很符合李商隐的风格。另外所描写的故事如果按照对爱情的描绘去想,故事发生得似乎也有点过于凑巧。同时后面的句子,也缺少了李商隐在写艳情诗惯用的那种细腻与柔情。 随便说说,仅供参考…………
《赠柳》是唐代杰出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一首咏柳诗。全诗八句四十字。此诗作为赠人之作,反映了作者重情惜别的情怀。 原文  赠柳   章台从掩映,郢路更参差。   见说风流极,来当婀娜时。   桥回行欲断,堤远意相随。   忍放花如雪,青楼扑酒旗。[1] 《赠柳》,其实就是咏柳。咏而赠之,故题曰“赠”。前人认为此诗有本事,冯浩并认为系为洛阳歌妓柳枝作。由于年代久远,别无旁证,真实情况,已难考知。   李商隐对柳很有感情,他的诗集中,以柳为题的,多至十几首。这一首同他别的那些咏柳诗不同,它的背景不是一地一处,而是非常广阔的地域。“章台从掩映,郢路更参差。”首联就从京城长安到大江之滨的江陵,写柳从北到南,无处不在,“掩映”“参差”,秀色千里。   “掩映”、“参差”,是写柳色或明或暗,柔条垂拂的繁茂景象,点出时间是在春天。由“从”(任从)到“更”的变化,把柳的蓬勃生机,渲染得更加强烈。次联“风流”、“婀娜”,则是写柳的体态轻盈。柔长的柳枝,千枝万缕,春风吹拂,宛若妙龄女郎,翩跹起舞,姿态是非常动人的。“见说”是听见别人说,包括古今之人对柳的赞赏。“来当”句是说自己见到眼前之柳的时候,正当其婀娜多姿之时,表现出诗人的欣喜之情。上面四句,从广阔的背景上,对春柳作了生动具体的描绘,写出了她妩媚可爱的风姿。   下面接写柳色绵延不断。一到春天,路旁堤畔之柳笼烟罩雾,葱茏翠绿,望之令人心醉。诗人的目光,正是被这迷人的柳色所牵引,向前移去,直到桥边,眼看柳色就要被隔断,可是跨过桥去,向旁一弯,却又顺着长堤,向前延伸,最后虽然眼中已望不见柳,但心中仿佛仍然见到青青的柳色向远方伸去。“行”作“行踪”、“踪迹”解。“意相随”既指春柳傍随长堤而去,也指诗人的心为柳所系,紧随不舍,最后直至青楼酒旗、柳花似雪之处。“青楼”、“酒旗”是人间繁华之地;飞花似雪是春柳盛极之时。“忍”即忍心之意,字里透露出诗人的痛惜之情。花飞似雪,固然美极盛极,然而繁华已极,就意味着离凋谢不远。两句把春柳的繁华写到极致,也把人的爱惜之情写到极点。纪昀评此诗云:“五、六句空外传神,极为得髓。结亦情致可思。”(《李义山诗集辑评》)这四句,意境很美,言外之意不尽,很耐人寻味。
赠柳 李商隐 章台从掩映,郢路更参差。 见说风流极,来当婀娜时。 桥回行欲断,堤远意相随。 忍放花如雪,青楼扑酒旗。[编辑本段]写作背景 李商隐的《柳》大致写于大中五年(851)。诗人借咏柳自伤迟暮,倾诉隐衷。先写春日之柳、春风荡漾,百花争艳,乐游苑上,士女如云,舞筵上红裙飘转,绿袖翻飞,碧绿的柳枝,同舞女一道翩翩起舞。下面两句却陡然一转,回到眼前的秋柳,景象完全相反,斜阳照着柳枝,秋蝉贴在树上哀鸣,一派萧杀、凄凉的环境。诗中经历今昔荣枯悬殊变化的秋柳,正是自己身世的生动写照。 作者以柳自喻,借春柳之荣,写秋柳之衰,构成强烈的反差。叹己之少年得志,老来沉沦失意。[编辑本段]赏析 《赠柳》,其实就是咏柳。咏而赠之,故题曰“赠”。前人认为此诗有本事,冯浩并认为系为洛阳歌妓柳枝作。由于年代久远,别无旁证,真实情况,已难考知。 李商隐对柳很有感情,他的诗集中,以柳为题的,多至十几首。这一首同他别的那些咏柳诗不同,它的背景不是一地一处,而是非常广阔的地域。“章台从掩映,郢路更参差。”首联就从京城长安到大江之滨的江陵,写柳从北到南,无处不在,“掩映”“参差”,秀色千里。 “掩映”、“参差”,是写柳色或明或暗,柔条垂拂的繁茂景象,点出时间是在春天。由“从”(任从)到“更”的变化,把柳的蓬勃生机,渲染得更加强烈。次联“风流”、“婀娜”,则是写柳的体态轻盈。柔长的柳枝,千枝万缕,春风吹拂,宛若妙龄女郎,翩跹起舞,姿态是非常动人的。“见说”是听见别人说,包括古今之人对柳的赞赏。“来当”句是说自己见到眼前之柳的时候,正当其婀娜多姿之时,表现出诗人的欣喜之情。上面四句,从广阔的背景上,对春柳作了生动具体的描绘,写出了她妩媚可爱的风姿。 下面接写柳色绵延不断。一到春天,路旁堤畔之柳笼烟罩雾,葱茏翠绿,望之令人心醉。诗人的目光,正是被这迷人的柳色所牵引,向前移去,直到桥边,眼看柳色就要被隔断,可是跨过桥去,向旁一弯,却又顺着长堤,向前延伸,最后虽然眼中已望不见柳,但心中仿佛仍然见到青青的柳色向远方伸去。“行”作“行踪”、“踪迹”解。“意相随”既指春柳傍随长堤而去,也指诗人的心为柳所系,紧随不舍,最后直至青楼酒旗、柳花似雪之处。“青楼”、“酒旗”是人间繁华之地;飞花似雪是春柳盛极之时。“忍”即忍心之意,字里透露出诗人的痛惜之情。花飞似雪,固然美极盛极,然而繁华已极,就意味着离凋谢不远。两句把春柳的繁华写到极致,也把人的爱惜之情写到极点。纪昀评此诗云:“五、六句空外传神,极为得髓。结亦情致可思。”(《李义山诗集辑评》)这四句,意境很美,言外之意不尽,很耐人寻味。
我也不是很会解,大致说说给你参考下。 首先第一句的“章台”,指的是长安的街道名字。那时候是首都嘛。而“郢路”指的是楚国的国都。那大致的意思就是说这个人啊在都城的时候啊,是备受瞩目的,光彩照人。而出了京城,到了外地就职,那也是差不多这样子。 在这,参差我取的是“差不多,类似”这个解释。 接着他又说“见说风流极,来当婀娜时。”这句有一个典故。来自《南使·张绪传》,说张绪这个人很漂亮,谈吐都很得体。有个人像皇帝进献了几株蜀柳,婀娜多姿,形态各异。皇帝看了很喜欢,不停的把玩,并且说这个柳树这么好看可爱,就像张绪当年的样子啊,可见当时张绪受宠的程度。李商隐用这个典故,就是表达了这个人在外地幕府时,十分受上司眷顾。比在京城还要好。并且用婀娜一句形容他的青春年少,意气风发。 接着他又说了“桥回行欲断,堤远意相随。”虽然啊,你被升迁了。觉得蒙受了眷顾,就以为自己摆脱了过去的身份。但是别忘了,说到底,你还是一个小小的幕僚,还是寄人篱下。桥回与堤远这两个意象,应该是一种对举的用法,加以强调。 最后青楼指的是酒楼。就大致上就是对这个人的一种劝解,希望他要认清自己的处境,不要沾沾自喜,目空一切。这首诗是与他的《谑柳》相对解释的,不过后者要更加严苛犀利。是一种讽刺与抨击的语气了。可以看一看。查了一些资料,很多人说他这首诗是“借咏所思”,但这么解释觉得从语气上与风格上不是很符合李商隐的风格。另外所描写的故事如果按照对爱情的描绘去想,故事发生得似乎也有点过于凑巧。同时后面的句子,也缺少了李商隐在写艳情诗惯用的那种细腻与柔情。 随便说说,仅供参考…………
《赠柳》是唐代杰出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一首咏柳诗。全诗八句四十字。此诗作为赠人之作,反映了作者重情惜别的情怀。 原文  赠柳   章台从掩映,郢路更参差。   见说风流极,来当婀娜时。   桥回行欲断,堤远意相随。   忍放花如雪,青楼扑酒旗。[1] 《赠柳》,其实就是咏柳。咏而赠之,故题曰“赠”。前人认为此诗有本事,冯浩并认为系为洛阳歌妓柳枝作。由于年代久远,别无旁证,真实情况,已难考知。   李商隐对柳很有感情,他的诗集中,以柳为题的,多至十几首。这一首同他别的那些咏柳诗不同,它的背景不是一地一处,而是非常广阔的地域。“章台从掩映,郢路更参差。”首联就从京城长安到大江之滨的江陵,写柳从北到南,无处不在,“掩映”“参差”,秀色千里。   “掩映”、“参差”,是写柳色或明或暗,柔条垂拂的繁茂景象,点出时间是在春天。由“从”(任从)到“更”的变化,把柳的蓬勃生机,渲染得更加强烈。次联“风流”、“婀娜”,则是写柳的体态轻盈。柔长的柳枝,千枝万缕,春风吹拂,宛若妙龄女郎,翩跹起舞,姿态是非常动人的。“见说”是听见别人说,包括古今之人对柳的赞赏。“来当”句是说自己见到眼前之柳的时候,正当其婀娜多姿之时,表现出诗人的欣喜之情。上面四句,从广阔的背景上,对春柳作了生动具体的描绘,写出了她妩媚可爱的风姿。   下面接写柳色绵延不断。一到春天,路旁堤畔之柳笼烟罩雾,葱茏翠绿,望之令人心醉。诗人的目光,正是被这迷人的柳色所牵引,向前移去,直到桥边,眼看柳色就要被隔断,可是跨过桥去,向旁一弯,却又顺着长堤,向前延伸,最后虽然眼中已望不见柳,但心中仿佛仍然见到青青的柳色向远方伸去。“行”作“行踪”、“踪迹”解。“意相随”既指春柳傍随长堤而去,也指诗人的心为柳所系,紧随不舍,最后直至青楼酒旗、柳花似雪之处。“青楼”、“酒旗”是人间繁华之地;飞花似雪是春柳盛极之时。“忍”即忍心之意,字里透露出诗人的痛惜之情。花飞似雪,固然美极盛极,然而繁华已极,就意味着离凋谢不远。两句把春柳的繁华写到极致,也把人的爱惜之情写到极点。纪昀评此诗云:“五、六句空外传神,极为得髓。结亦情致可思。”(《李义山诗集辑评》)这四句,意境很美,言外之意不尽,很耐人寻味。
赠柳 李商隐 章台从掩映,郢路更参差。 见说风流极,来当婀娜时。 桥回行欲断,堤远意相随。 忍放花如雪,青楼扑酒旗。[编辑本段]写作背景 李商隐的《柳》大致写于大中五年(851)。诗人借咏柳自伤迟暮,倾诉隐衷。先写春日之柳、春风荡漾,百花争艳,乐游苑上,士女如云,舞筵上红裙飘转,绿袖翻飞,碧绿的柳枝,同舞女一道翩翩起舞。下面两句却陡然一转,回到眼前的秋柳,景象完全相反,斜阳照着柳枝,秋蝉贴在树上哀鸣,一派萧杀、凄凉的环境。诗中经历今昔荣枯悬殊变化的秋柳,正是自己身世的生动写照。 作者以柳自喻,借春柳之荣,写秋柳之衰,构成强烈的反差。叹己之少年得志,老来沉沦失意。[编辑本段]赏析 《赠柳》,其实就是咏柳。咏而赠之,故题曰“赠”。前人认为此诗有本事,冯浩并认为系为洛阳歌妓柳枝作。由于年代久远,别无旁证,真实情况,已难考知。 李商隐对柳很有感情,他的诗集中,以柳为题的,多至十几首。这一首同他别的那些咏柳诗不同,它的背景不是一地一处,而是非常广阔的地域。“章台从掩映,郢路更参差。”首联就从京城长安到大江之滨的江陵,写柳从北到南,无处不在,“掩映”“参差”,秀色千里。 “掩映”、“参差”,是写柳色或明或暗,柔条垂拂的繁茂景象,点出时间是在春天。由“从”(任从)到“更”的变化,把柳的蓬勃生机,渲染得更加强烈。次联“风流”、“婀娜”,则是写柳的体态轻盈。柔长的柳枝,千枝万缕,春风吹拂,宛若妙龄女郎,翩跹起舞,姿态是非常动人的。“见说”是听见别人说,包括古今之人对柳的赞赏。“来当”句是说自己见到眼前之柳的时候,正当其婀娜多姿之时,表现出诗人的欣喜之情。上面四句,从广阔的背景上,对春柳作了生动具体的描绘,写出了她妩媚可爱的风姿。 下面接写柳色绵延不断。一到春天,路旁堤畔之柳笼烟罩雾,葱茏翠绿,望之令人心醉。诗人的目光,正是被这迷人的柳色所牵引,向前移去,直到桥边,眼看柳色就要被隔断,可是跨过桥去,向旁一弯,却又顺着长堤,向前延伸,最后虽然眼中已望不见柳,但心中仿佛仍然见到青青的柳色向远方伸去。“行”作“行踪”、“踪迹”解。“意相随”既指春柳傍随长堤而去,也指诗人的心为柳所系,紧随不舍,最后直至青楼酒旗、柳花似雪之处。“青楼”、“酒旗”是人间繁华之地;飞花似雪是春柳盛极之时。“忍”即忍心之意,字里透露出诗人的痛惜之情。花飞似雪,固然美极盛极,然而繁华已极,就意味着离凋谢不远。两句把春柳的繁华写到极致,也把人的爱惜之情写到极点。纪昀评此诗云:“五、六句空外传神,极为得髓。结亦情致可思。”(《李义山诗集辑评》)这四句,意境很美,言外之意不尽,很耐人寻味。

6,蝶恋花 晏殊 名句

名句: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蝶恋花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远知何处?白话译文: 清晨栏杆外的菊花笼罩着一层愁惨的烟雾,兰花沾露似乎是饮泣的露珠。罗幕之间透露着缕缕轻寒,一双燕子飞去。明月不明白离别之苦,斜斜的银辉直到破晓还穿入朱户。 昨天夜里西风惨烈,凋零了绿树。我独自登上高楼,望尽那消失在天涯的道路。想给我的心上人寄一封信。但是高山连绵,碧水无尽,又不知道我的心上人在何处。蝶恋花: 又名“凤栖梧”“鹊踏枝”等。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乐章集》《张子野词》并入“小石调”,《清真集》入“商调”。赵令畤有《商调蝶恋花》,联章作《鼓子词》,咏《会真记》事。双调,六十字,上下片各四仄韵。作者: 晏殊(991年—1055年),字同叔,抚州临川(今南昌进贤)人。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 晏殊以词著于文坛,尤擅小令,风格含蓄婉丽,与其子晏几道,被称为“大晏”和“小晏”,又与欧阳修并称“晏欧”;亦工诗善文,原有集,已散佚。存世有《珠玉词》、《晏元献遗文》、《类要》残本。作品鉴赏 婉约派词人许多伤离怀远之作中,这是一首颇负盛名的词。它不仅具有情致深婉的共同特点,而且具有一般婉约词少见的寥阔高远的特色。它不离婉约词,却又某些方面超越了婉约词。“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三句尽管包含望而不见的伤离意绪,但感情是悲壮的,没有纤柔颓靡的气息;语言也洗净铅华,纯用白描,是此词中流传千古的佳句。
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中的名句: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一、原文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宋代:晏殊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双飞去 一作:双来去 离恨苦 一作:离别苦)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二、译文清晨栏杆外的菊花笼罩着一层愁惨的烟雾,兰花沾露似乎是饮泣的露珠。罗幕之间透露着缕缕轻寒,一双燕子飞去。明月不明白离别之苦,斜斜的银辉直到破晓还穿入朱户。昨天夜里西风惨烈,凋零了绿树。我独自登上高楼,望尽那消失在天涯的道路。想给我的心上人寄一封信。但是高山连绵,碧水无尽,又不知道我的心上人在何处。三、注译⑴蝶恋花:又名“凤栖梧”“鹊踏枝”等。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乐章集》《张子野词》并入“小石调”,《清真集》入“商调”。赵令畤有《商调蝶恋花》,联章作《鼓子词》,咏《会真记》事。双调,六十字,上下片各四仄韵。⑵槛(jiàn):古建筑常于轩斋四面房基之上围以木栏,上承屋角,下临阶砌,谓之槛。至于楼台水榭,亦多是槛栏修建之所。⑶罗幕:丝罗的帷幕,富贵人家所用。⑷不谙(ān):不了解,没有经验。谙:熟悉,精通。离恨:一作“离别”。⑸朱户:犹言朱门,指大户人家。⑹凋:衰落。碧树:绿树。⑺彩笺:彩色的信笺。尺素:书信的代称。古人写信用素绢,通常长约一尺,故称尺素,语出《古诗十九首》“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兼:一作“无”。四、鉴赏婉约派词人许多伤离怀远之作中,这是一首颇负盛名的词。它不仅具有情致深婉的共同特点,而且具有一般婉约词少见的寥阔高远的特色。它不离婉约词,却又某些方面超越了婉约词。起句“槛菊愁烟兰泣露”,写秋晓庭圃中的景物。菊花笼罩着一层轻烟薄雾,看上去似乎脉脉含愁;兰花上沾有露珠,看起来又像默默饮泣。兰和菊本就含有某种象喻色彩(象喻品格的幽洁),这里用“愁烟”“泣露”将它们人格化,将主观感情移于客观景物,透露女主人公自己的哀愁。“愁”“泣”二字,刻画痕迹较显,与大晏词珠圆玉润的语言风格有所不同,但借外物抒写心情、渲染气氛、塑造主人公形象方面自有其作用。次句“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写新秋清晨,罗幕之间荡漾着一缕轻寒,燕子双双穿过帘幕飞走了。这两种现象之间本不一定存联系,但充满哀愁、对节候特别敏感的主人公眼中,那燕子似乎是因为不耐罗幕轻寒而飞去。这里,与其说是写燕子的感觉,不如说是写帘幕中人的感受,而且不只是生理上感到初秋的轻寒,而且心理上也荡漾着因孤孑凄凄而引起的寒意。燕的双飞,更反托出人的孤独。这两句纯写客观物象,表情非常微婉含蓄。接下来两句“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从今晨回溯昨夜,明点“离恨”,情感也从隐微转为强烈。明月本是无知的自然物,它不了解离恨之苦,而只顾光照朱户,原很自然;既如此,似乎不应怨恨它,但却偏要怨。这种仿佛是无理的埋怨,却有力地表现了女主人公离恨的煎熬中对月彻夜无眠的情景和外界事物所引起的怅触。“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过片承上“到晓”,折回写今晨登高望远。“独上”应上“离恨”,反照“双飞”,而“望尽天涯”正从一夜无眠生出,脉理细密。“西风凋碧树”,不仅是登楼即目所见,而且包含有昨夜通宵不寐卧听西风落叶的回忆。碧树因一夜西风而尽凋,足见西风之劲厉肃杀,“凋”字正传出这一自然界的显著变化给予主人公的强烈感受。景既萧索,人又孤独,几乎言尽的情况下,作者又出人意料地展现出一片无限广远寥廓的境界:“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里固然有凭高望远的苍茫之感,也有不见所思的空虚怅惘,但这所向空阔、毫无窒碍的境界却又给主人公一种精神上的满足,使其从狭小的帘幕庭院的忧伤愁闷转向对广远境界的骋望,这是从“望尽”一词中可以体味出来的。这三句尽管包含望而不见的伤离意绪,但感情是悲壮的,没有纤柔颓靡的气息;语言也洗净铅华,纯用白描。这三句是此词中流传千古的佳句。高楼骋望,不见所思,因而想到音书寄远:“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彩笺,这里指题诗的诗笺;尺素,指书信。两句一纵一收,将主人公音书寄远的强烈愿望与音书无寄的可悲现实对照起来写,更加突出了“满目山河空念远”的悲慨,词也就这渺茫无着落的怅惘中结束。“山长水阔”和“望尽天涯”相应,再一次展示了令人神往的境界,而“知何处”的慨叹则更增加摇曳不尽的情致。五、作者简介晏殊【yàn shū】(991-1055)字同叔,著名词人、诗人、散文家,北宋抚州府临川城人(今江西进贤县文港镇沙河人,位于香楠峰下,其父为抚州府手力节级),是当时的抚州籍第一个宰相。晏殊与其第七子晏几道(1037-1110),在当时北宋词坛上,被称为“大晏”和“小晏”。
名句: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蝶恋花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远知何处?白话译文: 清晨栏杆外的菊花笼罩着一层愁惨的烟雾,兰花沾露似乎是饮泣的露珠。罗幕之间透露着缕缕轻寒,一双燕子飞去。明月不明白离别之苦,斜斜的银辉直到破晓还穿入朱户。 昨天夜里西风惨烈,凋零了绿树。我独自登上高楼,望尽那消失在天涯的道路。想给我的心上人寄一封信。但是高山连绵,碧水无尽,又不知道我的心上人在何处。蝶恋花: 又名“凤栖梧”“鹊踏枝”等。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乐章集》《张子野词》并入“小石调”,《清真集》入“商调”。赵令畤有《商调蝶恋花》,联章作《鼓子词》,咏《会真记》事。双调,六十字,上下片各四仄韵。作者: 晏殊(991年—1055年),字同叔,抚州临川(今南昌进贤)人。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 晏殊以词著于文坛,尤擅小令,风格含蓄婉丽,与其子晏几道,被称为“大晏”和“小晏”,又与欧阳修并称“晏欧”;亦工诗善文,原有集,已散佚。存世有《珠玉词》、《晏元献遗文》、《类要》残本。作品鉴赏 婉约派词人许多伤离怀远之作中,这是一首颇负盛名的词。它不仅具有情致深婉的共同特点,而且具有一般婉约词少见的寥阔高远的特色。它不离婉约词,却又某些方面超越了婉约词。“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三句尽管包含望而不见的伤离意绪,但感情是悲壮的,没有纤柔颓靡的气息;语言也洗净铅华,纯用白描,是此词中流传千古的佳句。
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中的名句: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一、原文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宋代:晏殊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双飞去 一作:双来去 离恨苦 一作:离别苦)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二、译文清晨栏杆外的菊花笼罩着一层愁惨的烟雾,兰花沾露似乎是饮泣的露珠。罗幕之间透露着缕缕轻寒,一双燕子飞去。明月不明白离别之苦,斜斜的银辉直到破晓还穿入朱户。昨天夜里西风惨烈,凋零了绿树。我独自登上高楼,望尽那消失在天涯的道路。想给我的心上人寄一封信。但是高山连绵,碧水无尽,又不知道我的心上人在何处。三、注译⑴蝶恋花:又名“凤栖梧”“鹊踏枝”等。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乐章集》《张子野词》并入“小石调”,《清真集》入“商调”。赵令畤有《商调蝶恋花》,联章作《鼓子词》,咏《会真记》事。双调,六十字,上下片各四仄韵。⑵槛(jiàn):古建筑常于轩斋四面房基之上围以木栏,上承屋角,下临阶砌,谓之槛。至于楼台水榭,亦多是槛栏修建之所。⑶罗幕:丝罗的帷幕,富贵人家所用。⑷不谙(ān):不了解,没有经验。谙:熟悉,精通。离恨:一作“离别”。⑸朱户:犹言朱门,指大户人家。⑹凋:衰落。碧树:绿树。⑺彩笺:彩色的信笺。尺素:书信的代称。古人写信用素绢,通常长约一尺,故称尺素,语出《古诗十九首》“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兼:一作“无”。四、鉴赏婉约派词人许多伤离怀远之作中,这是一首颇负盛名的词。它不仅具有情致深婉的共同特点,而且具有一般婉约词少见的寥阔高远的特色。它不离婉约词,却又某些方面超越了婉约词。起句“槛菊愁烟兰泣露”,写秋晓庭圃中的景物。菊花笼罩着一层轻烟薄雾,看上去似乎脉脉含愁;兰花上沾有露珠,看起来又像默默饮泣。兰和菊本就含有某种象喻色彩(象喻品格的幽洁),这里用“愁烟”“泣露”将它们人格化,将主观感情移于客观景物,透露女主人公自己的哀愁。“愁”“泣”二字,刻画痕迹较显,与大晏词珠圆玉润的语言风格有所不同,但借外物抒写心情、渲染气氛、塑造主人公形象方面自有其作用。次句“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写新秋清晨,罗幕之间荡漾着一缕轻寒,燕子双双穿过帘幕飞走了。这两种现象之间本不一定存联系,但充满哀愁、对节候特别敏感的主人公眼中,那燕子似乎是因为不耐罗幕轻寒而飞去。这里,与其说是写燕子的感觉,不如说是写帘幕中人的感受,而且不只是生理上感到初秋的轻寒,而且心理上也荡漾着因孤孑凄凄而引起的寒意。燕的双飞,更反托出人的孤独。这两句纯写客观物象,表情非常微婉含蓄。接下来两句“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从今晨回溯昨夜,明点“离恨”,情感也从隐微转为强烈。明月本是无知的自然物,它不了解离恨之苦,而只顾光照朱户,原很自然;既如此,似乎不应怨恨它,但却偏要怨。这种仿佛是无理的埋怨,却有力地表现了女主人公离恨的煎熬中对月彻夜无眠的情景和外界事物所引起的怅触。“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过片承上“到晓”,折回写今晨登高望远。“独上”应上“离恨”,反照“双飞”,而“望尽天涯”正从一夜无眠生出,脉理细密。“西风凋碧树”,不仅是登楼即目所见,而且包含有昨夜通宵不寐卧听西风落叶的回忆。碧树因一夜西风而尽凋,足见西风之劲厉肃杀,“凋”字正传出这一自然界的显著变化给予主人公的强烈感受。景既萧索,人又孤独,几乎言尽的情况下,作者又出人意料地展现出一片无限广远寥廓的境界:“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里固然有凭高望远的苍茫之感,也有不见所思的空虚怅惘,但这所向空阔、毫无窒碍的境界却又给主人公一种精神上的满足,使其从狭小的帘幕庭院的忧伤愁闷转向对广远境界的骋望,这是从“望尽”一词中可以体味出来的。这三句尽管包含望而不见的伤离意绪,但感情是悲壮的,没有纤柔颓靡的气息;语言也洗净铅华,纯用白描。这三句是此词中流传千古的佳句。高楼骋望,不见所思,因而想到音书寄远:“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彩笺,这里指题诗的诗笺;尺素,指书信。两句一纵一收,将主人公音书寄远的强烈愿望与音书无寄的可悲现实对照起来写,更加突出了“满目山河空念远”的悲慨,词也就这渺茫无着落的怅惘中结束。“山长水阔”和“望尽天涯”相应,再一次展示了令人神往的境界,而“知何处”的慨叹则更增加摇曳不尽的情致。五、作者简介晏殊【yàn shū】(991-1055)字同叔,著名词人、诗人、散文家,北宋抚州府临川城人(今江西进贤县文港镇沙河人,位于香楠峰下,其父为抚州府手力节级),是当时的抚州籍第一个宰相。晏殊与其第七子晏几道(1037-1110),在当时北宋词坛上,被称为“大晏”和“小晏”。
蝶恋花 晏殊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蝶恋花 晏殊 一霎秋风惊画扇。艳粉娇红,尚拆荷花面。草际露垂虫响遍。珠帘不下留归燕。扫掠亭台开小院。四坐清欢,莫放金杯浅。龟鹤命长松寿远。阳春一曲情千万。 蝶恋花 晏殊 梨叶疏红蝉韵歇。银汉风高,玉管声凄切。枕簟乍凉铜漏咽。谁教社燕轻离别。 草际蛩吟珠露结。宿酒醒来,不记归时节。多少衷肠犹未说。朱帘一夜朦胧月。 蝶恋花 晏殊 玉碗冰寒消暑气。碧簟纱厨,向午朦胧睡。莺舌惺松如会意。无端画扇惊飞起。雨后初凉生水际。人面荷花,的的遥相似。眼看红芳犹抱蕊。业中已结新莲子。 蝶恋花 晏殊 南雁依稀回侧阵。雪霁墙阴,偏觉兰牙嫩。中夜梦余消酒困。炉香卷穗灯生晕。 急景流年都一瞬。往事前欢,未免萦方寸。腊后花期知渐近。寒梅已作东风信。 蝶恋花 晏殊 帘幕风轻双语燕。午醉醒来,柳絮飞撩乱。心事一春犹未见。余花落尽青苔院。 百尺朱楼闲倚遍。薄雨浓云,抵死遮人面。消息未知归早晚。斜阳只送平波远。 蝶恋花 晏殊 紫菊初生朱槿坠。月好风清,渐有中秋意。更漏乍长天似水。银屏展尽遥山翠。 绣幕卷波香引穗。急管繁弦,共庆人间瑞。满酌玉杯萦舞袂。南春祝寿千千岁。
蝶恋花 晏殊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蝶恋花 晏殊 一霎秋风惊画扇。艳粉娇红,尚拆荷花面。草际露垂虫响遍。珠帘不下留归燕。扫掠亭台开小院。四坐清欢,莫放金杯浅。龟鹤命长松寿远。阳春一曲情千万。 蝶恋花 晏殊 梨叶疏红蝉韵歇。银汉风高,玉管声凄切。枕簟乍凉铜漏咽。谁教社燕轻离别。 草际蛩吟珠露结。宿酒醒来,不记归时节。多少衷肠犹未说。朱帘一夜朦胧月。 蝶恋花 晏殊 玉碗冰寒消暑气。碧簟纱厨,向午朦胧睡。莺舌惺松如会意。无端画扇惊飞起。雨后初凉生水际。人面荷花,的的遥相似。眼看红芳犹抱蕊。业中已结新莲子。 蝶恋花 晏殊 南雁依稀回侧阵。雪霁墙阴,偏觉兰牙嫩。中夜梦余消酒困。炉香卷穗灯生晕。 急景流年都一瞬。往事前欢,未免萦方寸。腊后花期知渐近。寒梅已作东风信。 蝶恋花 晏殊 帘幕风轻双语燕。午醉醒来,柳絮飞撩乱。心事一春犹未见。余花落尽青苔院。 百尺朱楼闲倚遍。薄雨浓云,抵死遮人面。消息未知归早晚。斜阳只送平波远。 蝶恋花 晏殊 紫菊初生朱槿坠。月好风清,渐有中秋意。更漏乍长天似水。银屏展尽遥山翠。 绣幕卷波香引穗。急管繁弦,共庆人间瑞。满酌玉杯萦舞袂。南春祝寿千千岁。
文章TAG:古今多少烟雾飞走古今多少情歌词搜歌人约黄昏后月上柳梢头

最近更新

相关文章